返回 假少爷回村后,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12章 再议推广之功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UC小说]https://m.ucxsla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可思议。

    nbsp“这……这简直如同天然岩石一般!”

    nbsp“若全线堤防皆用此物,何惧洪水冲刷?”

    nbsp“施工速度也确实快了许多,省去了反复捶打的功夫。”

    nbsp实地应用的成功,其说服力远超任何文书报告。都水司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,从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关注。

    nbsp甚至开始向姜淮请教水泥的具体特性、施工要点,并暗自评估将其用于明年春修工程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nbsp消息很快反馈回工部。孟尚书闻讯,亲自微服前往视察。他站在那坚实的水泥护坡前,用脚踹了踹,纹丝不动。

    nbsp又仔细查看了那个光滑的涵洞,良久,抚须颔首,只对陪同的姜淮说了一句:“善。继续用心办差。”

    nbsp这一句“善”,分量极重。

    nbsp然而,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,新的挑战接踵而至。

    nbsp首先是成本核算。户部派来了精于算计的官员,开始详细审计水泥试产和应用的所有花费。

    nbsp燃料、人工、物料、损耗……一笔笔账目被反复核查。尽管姜淮早有准备,记录详尽,但初期试错阶段的较高成本仍被户官紧紧抓住。

    nbsp“姜大人,你这水泥虽好,但眼下这成本,可比传统河工物料高出不少啊。”户部官员语气委婉,但意思明确,“国库银钱紧张,若无法有效降低成本,大规模推广恐难以为继。”

    nbsp其次是质量标准的确立与规模化生产的品控。不同批次的石灰石、黏土成分有细微差异,如何保证每一窑水泥的质量稳定?

    nbsp凝结时间、强度等级是否需要制定统一标准?如何培训大量匠役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配比?这些问题,都不是小规模试产能完全暴露的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最后,也是最棘手的,是利益带来的新觊觎。

    nbsp水泥展现出的巨大潜力,开始吸引工部内部乃至外部其他势力的目光。有人试图打探具体配方和工艺。

    nbsp有人开始活动,想将自己的人安插进窑厂“学习”,甚至有人私下议论,如此利国利民之器,不应由一员外郎“专擅”,应“收归部堂,统一筹办”。

    nbsp姜淮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。他知道,水泥事业到了最关键也最危险的时刻。成功在望,但每一步都可能踩入陷阱。

    nbsp他一面督促周老主事和工匠们继续改进工艺,寻找更廉价易得的替代原料,如尝试使用矿渣、煤灰等,优化流程以降低成本。

    nbsp一面开始着手起草一份《水泥制造及应用则例》,试图将初步的经验固化为标准。

    nbsp同时,他再次提笔,给皇帝上了一道密折。折中并未抱怨困难,而是详细禀报了试产应用的成效、当前面临的成本与标准化问题,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。

    nbsp请旨于黄河沿岸择一中等险工段,进行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应用试点,“以实战检验其效,以规模促其成本降低,并为天下河工树立范式。”

    nbsp他将所有的希望和压力,都寄托在了这次更具挑战性的实战考验上。他知道,只有经受了黄河的洗礼,水泥才能真正站稳脚跟,他也才能在这场由他掀起的变革风暴中,掌握真正的主动权。

    nbsp奏折送入宫中,姜淮再次陷入了等待。京郊的窑火依旧日夜不息,但他知道,下一次火焰升腾之时,或许就将照亮一条真正不同的治河之路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312章 再议推广之功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