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策论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UC小说]https://m.ucxsla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已经过去六天,很多考生熬不住了,寒风刺骨,大部分人都有气无力的。
nbsp姜淮不时看到脸色灰白,手脚冻得发青的考生被抬出来。
nbsp虽然他在前面挂了油布防寒,但还是寒气逼人。
nbsp贡院里考试的考生也越来越少,姜淮不时听到巷道尽头有说话交谈声。
nbsp应该是医官给受了风寒的学子治病。
nbsp旁边不时有考生在咳嗽,大家都期望撑过最后一场。
nbsp很快,第三场也开始了。
nbsp姜淮这才想起自己前些天从马车上摔下来的事情。
nbsp他掀开袖子看了看,手臂上的擦痕历历在目,还隐隐作痛。
nbsp但已经结了黑红色的痂。
nbsp还好伤的不严重,估计过些时就好了。
nbsp不过,苏平这笔账,他是迟早要跟他算的。
nbsp想到这里,姜淮继续看题了。
nbsp策论题是:“论漕运之利弊,如何改革?”
nbsp姜淮看着卷面上的这十个字,力透纸背。
nbsp他记忆中曾和曹山长讨论过目前大黔漕运相关,这样想来,也算押中题目了。
nbsp漕运的优点很明显,南粮北运,可以解决京城粮食需求。
nbsp前朝就曾出现过,年约400万石漕粮经运河抵达京城的盛况。
nbsp这个一方面是维持朝廷运转,保障京师供给,同时漕运可以促进南北经济交流。
nbsp漕船途中,携带商货,可形成“漕运经济带”推动沿河州镇,比如临州,江北的经济繁荣。
nbsp漕运还可增加国库税收,大黔如今临河沿岸的“钞关”,每年征的商税就有百万两,大大充实了国库。
nbsp同样,遇灾荒年,还可以用漕粮赈灾。
nbsp乾元年间,颖州饥荒,就截留了50万石漕粮赈灾维稳,也算一大助力。
nbsp必要情况下,漕粮也可调拨边疆,巩固国防。
nbsp同时,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。
nbsp比如,征发民夫运粮,民力耗竭。
nbsp对百姓来说,“运丁”是一种苦役,前朝就有因“运丁”制度,百姓逃亡的案例。
nbsp当朝的每一粒灰,都是落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。
nbsp同时漕运可导致河道淤塞,冲毁运河,维修方面的费用也是巨大的。
nbsp每年治河的经费都要花掉不少国库钱财。
nbsp更重要的是,贪腐严重,官府征收漕粮时会额外加耗,比如漕粮正额1石,实征可达23石,其余的被官员中饱私囊。
nbsp再一个,效率低下,运输周期长,损耗高,去一趟都要半年。
nbsp总之,漕运如一把双刃剑,
nbsp有时堪称血脉,有时可说是蠹国殃民之弊政。
nbsp思考完,姜淮就提笔开始写。
nbsp臣闻:漕运之设,所以济国用、通南北也。
nbsp然法久弊生,今朝廷欲革其旧,当先明其利,而后察其弊。
nbsp之后姜淮一一写了漕运的优点和缺点。
nbsp法行既久,弊亦丛生——胥吏盘剥小民不堪其扰。
nbsp比如,漕船过闸,胥吏说需纳“闸钱”;验粮入库,胥吏又说要“样米”,对百姓来说,实是苦不堪言,更甚,还有弃船逃亡者。
nbsp总之,漕运一政,理之则国富民安,紊之则官贪民怨。
nbsp今若改革,臣以为,当以“裁冗费、浚河道、严考成”三事为要!
nbsp之后他写了,臣请陈三策——
nbsp一,改长运为分段转运,路途设置多个转运航线,另雇汴船北上,省民力。
&nbs
第165章 策论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