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05章 科举雏形初萌芽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UC小说]https://m.ucxsla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戏谑

    “我这人呐,向来直率随性,最不擅长的便是佯装。”

    说罢,轻轻摆了摆手,

    “好了,此事容我日后再细细思量斟酌”

    言毕,他靠向车壁,微微闭目,似在养神,又似在思索。

    之后几天高澄也并没有听崔暹的搜主意,并未对高慎妻子有何表示。

    而是想将文墨之试用于到朝中各级官员人事辟举上。

    高澄在尚书省与自己若信任的崔暹、崔季舒等人。

    以及尚书右丞辛术、尚书吏部郎中杨愔等人,一起商议。

    高澄端率先开口

    “朝堂辟举之事,关乎我大魏社稷立柱,乃重中之重,不容有丝毫差池。

    如今虽已废止停年格制,复九品中正制,于各州郡设中正以举人才,然徇私者屡见不鲜,实非长久良策。

    如今我欲推行文墨之试,为各级初步遴选之径。

    经深思熟虑,欲令中书省主理秀才策试,集书省操办贡士之考,考功郎中担纲廉良之策问。

    至于各科设细目,以及成绩评定,尚需诸位与我悉心研讨一番,定要详尽周全,以求臻于完善。”

    说完以后,就端起案几上茗汁,轻抿一口,静候众人回应。

    辛术听了微微欠身,神色恭敬,双手抱拳行礼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此策真乃深谋远虑,乃安邦定国之良策。

    下官以为,秀才策试,当侧重经史大义与时务策论。

    经史者,能探其学识深浅;时务者,可观其对朝政之灼见。

    唯有二者兼备者,方堪称大才。

    以成绩而论,若应试者五问皆能应答如流,且切中要旨,此等俊才可为上;

    若有四、三问出色者,可为中;

    仅二问尚可者,便是下等;

    倘或仅一问问对,抑或全然不通者,则不予录用。”

    说罢,目光投向高澄,高澄捏了捏手指,微微点头示意。

    杨愔微微点头,轻捋胡须,眼神中透着思索之色:

    “贡士之考,除文辞与经义外,理应增考礼仪制度。

    礼仪乃国之颜面,贡士若对礼仪懵然无知,日后朝堂之上必失体统。

    可设礼仪问答,详察其对礼仪细节之知晓;

    策论礼仪沿革,窥探其对礼仪传承之见解。

    优者才高识广,入仕起点自可高些;差者尚需磨砺,日后再图进取。”

    等他说完以后,崔暹也拱手说道:

    “大将军,下官以为考场之地,关乎公正,规制务必严明。

    可于入场之时,仔细搜身,以防挟带作弊之物。

    考试期间,严禁交头接耳,若有违者,一经发现,即刻逐出考场,且永不录用,以儆效尤。

    唯有如此,方能保考试之清正,选出真贤。”

    崔季舒紧接着补充:“大将军,阅卷之事亦不可小觑。

    当邀各方饱学之士共同参与,确保千里马为伯乐所识。”

    几人对此各抒己见,高澄都细细的听着……

    待讨论得差不多了,高澄便说道:

    “诸位所说,俱为良策。

    今日之论,就由遵彦与崔暹你们二人,着手拟定关于科设、科第,以及其间诸多秩序、阅卷规程等细则条目。

    至于题考,乃为后续筹谋之事,此刻无需过度苛求深究。

    待诸事完备,我来日便奏请陛下恩准施行。”

    杨愔与崔暹随即抱手:“是,大将军。”

    之后东魏在九品中正的基础上,加中书策秀才,集书策贡士,考功郎中策廉良考核人才,还定天子策问。

    同时定下考试之时各类处罚、细分出科第等级,秀才多考文学辞采,孝廉则考经术章句,文试未过,策问有理亦可筛除。

    高澄奏请之后,自然开始施行。

    侯景自恃军功,向来不把高澄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高澄不过是仰仗其父荫,才得以握持权柄。

    况且高澄现今对高欢的勋戚渐有轻慢之态,这也使得侯景内心深处对高澄暗怀忌惮与嫌隙。

    彼时,侯景任职吏部尚书,与同样兼任吏部尚书的高澄在朝堂人事任免大权上屡屡产生龃龉。

    高澄纵然察觉到侯景那若隐若现的敌意,却也无计可施,毕竟自己父亲麾下大将难有候景这班善谋者。

    况且河南一带本就是侯景经营多年的势力范围,别说是他高澄,即便是其父高欢,如今亦是难以全然掌控。

    所以面对侯景,高澄只得暂且按捺,将诸多愤懑与不满深埋心底,以隐忍之态相待。

    但对于高慎,高澄却又是一番无所顾忌之态。

    这日,高澄与斛律光、舍乐、秦姝等人一起到洹桥狩猎。喜欢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请大家收藏:

第105章 科举雏形初萌芽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