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是顺平侯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921章 路遇海盗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UC小说]https://m.ucxsla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本来他也忘记这茬事儿,幸好百官折子内提起。

    “没错,是该检验中书令的成果。”李纲朗声附和,高声说:“若出现差错,依唐律以耽搁农桑治

    罪。”

    “农业乃国之根本,中书令更该严以律己。”王洼说。

    近日,尉迟恭分拆卢家的折子寄回朝廷。

    范阳卢氏各房分别迁徙各处,昔日世家名存实亡。

    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。

    一些世家官吏担心自己落此下场,商议着把赵云逐出长安,最好赶回封地。

    以农桑为借口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“行吧,陛下要求,那去瞧瞧。”赵云说。

    “走!”

    李世民带头走出去。

    山庄距离农田不远,数十名官吏行走,即刻引起田中庄户的注意。

    少时,龚大牛,龚大强等匆匆赶来。

    作揖行礼后,李世民边走边问:“没盗贼来偷玉米吧?”

    此物珍贵,他计划严格限制,免得种子流落到周边邦国,或包藏祸心之人前来盗取。

    “禀陛下,有神武军日常巡逻,一切无碍。”龚大强躬身汇报。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李世民满意的点头。

    走进地里,前阵子郁郁葱葱的玉米杆已经泛黄,棒槌大的玉米棒垂下来,个别玉米杆上挂着两个玉米。“这就是玉米?”

    百官中,首次见到玉米的人低声询问。

    不管玉米棒大小,单单一个高的玉米杆已让人惊讶。

    “看来丰收了。”有官吏说。

    李世民跨步走进地头,粗略剥开玉米壳,即露出金灿灿的玉米粒,排列整齐,颗粒饱满,观之连声称赞:“好,好,好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看起来挺不错。”长孙无忌凑上来说。

    闻声,百官陆续围上来,望着饱满的玉米粒,不由得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“两根玉米棒,能弄下来一斤玉米粒吧?”

    “某觉得有七八两。”

    “七八两也不错了,值得大肆推广。”

    百官七嘴八舌,高兴地称赞。

    李世民听着高兴,拍着赵云肩膀说:“赵云,玉米丰收,你功不可没。不光是朕的福星,更是百姓的救

    星。”

    “两年间,北方能全部种植的话,饥荒问题迎刃而解。”魏征赞赏的说。

    凭着玉米。

    赵云何止福星,救星。

    朝廷为赵云立功德碑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一时,百官陆续恭维。

    然而,欢快的气氛中传出不和谐的声音。

    李纲声若洪钟的说:“陛下,此处乃陛下精耕细作的庄稼,加之庄户进行照顾,自然硕果累累,至于玉米是否丰收,陛下需移步中书令耕种的地里。”

    呃...

    来错地方?

    夸错人吗?

    李世民黑着脸,甩袖离去。

    百官见状,抱拳咳嗽掩饰尴尬。

    前去赵云田地途中,韦挺走到李纲身旁低声说:“李太傅,不是说好拉拢中书令吗?你怎么接连找茬,莫不是中书令拒绝迎娶你家珞珈。”

    “哼!”

    李纲没有搭理韦挺。

    赵云拒绝自家璎珞,说的好像愿娶韦伊人。

    李氏贵为五姓七望的世家,岂非长安韦家能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两人窃窃私语时,长孙无忌恨铁不成钢的走来:“你们啊,太扫兴了。”

    李纲这二愣子,针对赵云好歹分下场合。

    皇帝处在兴头上,李纲不分青红皂白一瓢凉水泼下来。

    莫说已有玉米丰收,即使没有玉米丰收,单凭赵云提供种子,陛下肯定不追究赵云的责任,也没有理由追究。

    倘若欠收,谁借机落井下石让赵云不痛快,恐怕皇帝先让他不痛快。

第921章 路遇海盗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