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白马啸三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9章 幽州大发展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UC小说]https://m.ucxsla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儿来的也有十几万人,现在三郡的人口共有四十多万。虽然去年消耗了许多粮食和腊肉,但是今年已经初见成效,几万亩的土地已经种上了麦子,而且长势良好,等到今年六月,田畴作了粗略的估计,应该有五十万石粮食的收成,如果秋粮再收成五十万石,那就有一百万石,提取五成,也有五十万石。这仅仅是军屯的,还有百姓自己田地中产的粮食,也可以收上一些。世家和将领的封地,收取一成赋税。

    本来这些都可以不收,光军屯的部分,已经完全够供养整个镇北军了。但是想到,以后随着百姓的增多,将领封地的增多,军屯的面积会减少,那时再收,有些人从心里就有些抗拒了,因此,任何政策都要提前制订。

    镇北将军府,专门成立了商业司,苏双任常侍,张世平任护商校尉,位同各郡长史,里面包含一个商农司和兵器司,负责管理所有来往的客商,小作坊,酒楼、客栈等等。凡是来作生意的,都要交纳一定的税金。税金的数目从成交的利润中抽取,但最多不超过三成。护商校尉负责在镇北将军府管辖区域内的一切商人的安全,若在这个范围内被盗或者被抢,负责追回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镇北将军府所管辖的几个郡内,商人络绎不绝。因为在这个时代,商人本来就没有地位,安全也没有保障。而丁伟所给出的条件可谓极其丰厚,那点税金对他们来说,根本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之外,更重要的事是招贤纳仕。

    由于大汉王朝又出现了短暂的安稳,党锢解除,因此许多士人都去了洛阳或者说比较富裕的地方。但是丁伟对人才的认定很广,还是招来了一些。

    比如马钧,看到这个人,让丁伟着实兴奋了一阵。

    马钧,字德衡,京兆尹右扶风人,他出身贫寒,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名气。不过在现在的史书中,称他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。

    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。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,当时百姓对他的评价很高,称他为“天下之名巧”,但史书只是一笔带过。

    马钧从小口吃,不善言谈。但是他很喜欢思索,善于动脑,同时注重实践,勤于动手,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。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,长时间住在乡间,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,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    在以前的历史中,马钧少年游乐,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。因而生活贫困,为了改变现状,于是改进织机,因此在附近的几个村中很出名。后来,在魏国担任给事,开始研制机械。

    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,但刻苦钻研,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。魏明帝时,他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,大大提高了功效。在洛阳时,又发明了排灌水车,名叫“翻车”,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。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,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,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等等。

    丁伟发现他如获至宝,当时就封他为兵器司长史,统管整个兵器的制造和改进。

    军队方面,丁伟一直贯彻的是精兵思想,代郡、渔阳、辽西三郡驻兵均一万,上谷,涿郡,东莱驻兵各五千,再加上几个特殊兵种,比如高顺的陷阵营,周仓的黑骑营,又给陈到封了一个白马营,由三千白色战马组成。丁伟现在有一个马场,每年有许多战马向中原和南方出售,自己也想弄个白马营,炫耀一下。

    同时五虎一狮各有一个骑兵营,三千人,分别命名为饿虎营、黑虎营、飞虎营、石虎营、赤虎营、狂狮营。战马由代郡马场提供,兵士在各自的郡兵中挑选,不可再自行募兵,铠甲自己解决。

    历史上官渡之战,曹操用七万兵马,击败了袁绍的七十万。赤壁之战,周瑜用五万兵马,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。夷陵之战,陆逊用六万兵马,击败了刘备的七十万大军。可见兵多,并非是胜负的关键。

    丁伟相信,如果他的两万铁骑同进南下,不管是谁,没有几十万大军,休想挡住。

    年底的时候,蔡琰生了一个儿子,让丁伟非常高兴,蔡邕也从洛阳赶来。正月初六,苏雪又给丁伟生了一个儿子,这一下乐坏了丁原夫妇。

    丁原匆匆将并州事务交给董昭,赶来上谷,张辽等一批并州将领也来道贺。北海的苏家来了许多人,北海太守孔融也亲自过来,上谷异常热闹。

    丁伟只见了孩子几面,就没有机会,王氏生怕自己的两个宝贝孙子着凉,不让丁伟进门,屋里几乎全是女眷。无奈之下,丁伟只好住在书房。不过,这样一来,倒是便宜了兰儿。

    满月的时候,两个儿子终于有了名字,但不是丁伟起的,而是两个孩子的外公。

    长子丁浩,次子叫丁晨。

第119章 幽州大发展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